近几年来,“儿童多动症”似乎成了一种流行病。有不少儿童莫名其妙被扣上了“儿童多动症”的帽子,并开始不断的吃药治疗。
儿童多动症究竟是什么?咱们先来看看医院“儿童多动症”的诊断量表:
上海市多动症协作组制定的儿童多动症行为量表(每项视程度不同打0---10分)
(1)上课时坐立不安( )
(2)上课时经常讲话( )
(3)上课时小动作多( )
(4)发言不举手( )
(5)不专心,东张西望,易因外界干扰而分心( )
(6)情绪变化快,易于人争吵( )
(7)常惹人干扰人活动( )
(8)不能平心静气的玩耍( )
(9)做事心血来潮,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往往有始无终( )
(10)做事不计后果如何( )
(11)随便拿父母钞票,或在外偷窃( )
(12)丢三落四,记忆力差( )
(13)学习成绩差( )
(14)说谎、打架、骂人( )
诊断:得分计算:没有——0分;稍有——1分;较多——2分; 很多——3分。总分超过10分为阳性,即为多动症。
如果按照这个量表来评定,几乎所有儿童的正常表现都成了“有病”,几乎所有的儿童都会成为患者。我很好奇的是,“儿童多动症”
究竟是谁发明出来的?“多动症诊断量表”这个事关儿童命运与健康的东西是怎样产生的?谁制定的,又是谁去检验论证的?还有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致病原因:一是剖腹产造成的轻微脑组织损伤,这个没有道理,早在剖腹产被广泛使用之前就说是出生时脑部被挤压所致,现在又说是剖腹产所致,没有定论,不可测。二是遗传所致,这个看似很专业,但是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论证。三是城市污染导致,这个原因更是无稽之谈,难道生活在偏远山村就不会得这个病吗?第四,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导致,看得人头晕,照这样推测,以后就没有健康的儿童了。第五,家庭和学校的教育问题导致孩子受到心理创伤,这个因素我觉得才是最准确的,也是唯一经过论证的。但是问题来了,一个由于心理原因造成的疾病是靠吃药来治愈的吗?吃再多的药,家里父母依然每天争吵打骂,依然不被关注,内心依然没有安全感没有自信心,孩子的病会好吗?
咱们再来看看多动症要吃什么药,一般医院开的药都是“利他林”(哌醋甲酯),这种药无非是刺激大脑的中枢神经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而且无法根除,只能长期服用,副作用相当大,常见的副作用有:食欲减退、失眠、头晕、消瘦、过敏、精神运动性兴奋、感到恐惧、偶有腹痛等。而且中枢兴奋药会抑制体重和身高的增长,连续服用会导致身材矮小。我觉得该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还在心理上,天天被提醒吃药,天天被提醒自己是个有病的人!还有更重要的是这种药价格特别高,一小瓶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如果家里有人服这个药,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医院和药厂靠这个应该挣了不少钱吧!这可真是个大有“钱途”的病,怪不得这么流行!
分享健康资讯、传播医学知识、探索生命奥妙、找寻养生之道、邀请名家讲解、解答患者疑难,河北现代医学研究所咨询热线:0311-85666133 微信号zjzx1151591580、QQ号1151591580
在幼儿园里,如果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守纪律,不睡午觉,不按照老师的指令来,就会被老师说成是“多动症”患儿,让家长带去医院看医生吃药,家长也会很容易把老师的话信以为真而整日焦虑。究其原因,无非是孩子在幼儿园的行为不符合老师的要求,给老师带来了麻烦,老师没有能力管教却又不想承认自己教育的失败,于是就采用了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带孩子去看医生吧,只要带着孩子去看医生,孩子就成了“病人”,就得天天“吃药”,老师就可以从麻烦中摆脱出来了。还有一些家长也是如此,曾经有位家长她的孩子上初中,因为孩子不喜欢学习成绩差,光想出去打球或者看电视,在家里待不住,无法安静的坐在书桌前看书学习,她就觉得孩子有多动症,就带孩子去看医生,要孩子天天吃药,而她作为家长,从来不去反思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自己在教育孩子上有哪些问题导致孩子的这些行为,不去寻找方法不去改变,一切都归结到孩子有病上,真是可悲!
对于“多动症”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如果能多去关心和理解孩子,多关注孩子,对孩子多些关爱,多些耐心,静下心来去倾听孩子行为背后的语言,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自然就会好起来,根本不用吃药。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她可能是对老师讲课的方式和内容不感兴趣;他攻击别人,可能是他缺乏安全感;他不停的捣乱,可能是想引起父母的关注;他成绩不好,可能是因为他没把心思用在学习上等。孩子还不具备成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他们很难用这些来约束自己。家长对孩子宽容一些,多接纳孩子,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多理解孩子,多在教育的细节上下功夫,才能很好的教育孩子。
会生孩子不等于会当父母。错误的教育方法才是导致孩子“多动症”的真正原因,由此看来家庭教育对孩子何等重要。父母多去学习,多提升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和谐的儿童。如果你家里有个“多动症”孩子,要改变孩子,首先最重要的是改变家长自己,家长改变了,孩子才能获得新生!
Copyright © 2008-2014 www.zusjwl.Com 版权所有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中山中医门诊部地处中山东路514号
健康热线: 联系QQ:115 9139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