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资讯 >

今日入伏,三伏治疗教你如何度伏暑

  • 编辑:采编录入  栏目:健康资讯  更新:2017-07-25 09:09:00
伏天隐伏潜藏,收纳天阳之气 从小暑至立秋这段时间称为“伏夏”,正式进入了“三伏天”。
那么,什么是“伏”呢?“伏”字是一个会意字,由“人”“犬”组合而成。
犬在家畜中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人在的地方,犬总伏处其旁,所以“伏”字的本义即是趴下。
关于“伏”字最早的记载是在春秋时代的秦德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76年。
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学说。
根据五行学说,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
四季的更替,立春是春之木代冬之水,水生木;立夏是夏之火代春之木,木生火;立冬是冬之水代秋之金,金生水,这三个季节的更替都遵循五行相生原则。
古人认为夏日属火,而干支纪日法中的庚日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规定“夏至三庚数头伏”。
“庚”日在五行中也属金,既然相克,惹不起还躲不起吗?这样,到了金气旺盛的“庚”日,金就只好隐伏潜藏,在伏藏的过程中能很好地将天阳之气收纳。
所以每个“庚”日数伏。
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10天),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夏至与立秋之间如有四个庚日,中伏为10天,若是五个庚日则为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也称终伏(10天),总称三伏。
《黄帝内经》教你如何度伏暑 7月22日起即将进入丁酉年四之气,燥金司天君火在泉,木运不及,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太阳寒水。
这段时间天气开始寒热错杂,湿热交争,疾病以水湿太重的身满身重为多,脾胃病、皮肤病多发。
宜治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岁谷宜丹,间谷宜稷,虽有寒邪,不能为害。
湿热耗津伤阳,更要重视健运脾阳 东汉刘熙《释名》:“暑是煮,水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
此节气常高温闷热,又多有暑雨湿气,易耗津伤阳,更要重视健运脾阳。
天地之间炎热之极。
阳气外散,内阳不足,万不可因热而贪凉饮冷。
此时养生,关键在于忌凉。
健运脾土以助运化,温养阳气以补中虚。
有几个排寒气的方法:1,出汗:任其微微出汗(不可以空调寒气闭塞毛孔侵犯肌腠,不可大汗,大汗易耗心阴);2,艾灸:以脐下腧穴为主,中脘、关元、足三里等(夏天艾灸重在排寒,冬天艾灸重在温阳);3,早晨热水泡脚:上午食生姜或其他温性食品;风油精涂太阳、大椎搓到发热;4,贴敷:冬病夏治三伏贴(可选:大椎、风门、肺俞、天突等)。
这样可以加大人体小周天阳气的升降圆运动,有助于保持健康。
特别注意:午睡:一天之中,午时为阳中之阳,人此时心经旺盛,易昏沉,需要伏枕小睡一会儿,培养阴气。
夏主心,人心气不足、心血不旺时,在夏天的下午脸会垮,变成一种很累很衰的状态。
中午11:00-下午1:00,睡个午觉特别养心血。
尤其对那些神经衰弱、失眠,或睡眠不足、心脏不好的人来说。
三伏天特别提示慎吃冰饮、雪糕▼三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此时再吃冰吃雪糕,相当于雪上加霜,尤其是本身寒气就重的亲,再吃就更寒到骨髓了。
【补脾胃,白天用姜,下午可食黄小米】《神农本草经》曰:“生姜,气味辛微温,无毒,久服去臭气,下气,通神明”。
夏天,人的阳气像大树一样,会浮在外面,而此时人体的五脏六腑很虚弱,内脏恰恰是最寒湿的,所以夏天白天一定要点吃温热的东西。
小米的功效,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所说——“治反胃热痢,补虚损,开肠胃”。
实际上,无论是反胃、热痢、虚损都与脾胃功能欠佳有关,所以小米最主要的功效,就是补脾胃。
甘味入脾,黄色入脾,从五色上来讲,小米是黄色的,从味觉上来讲,小米味甘而咸,因此中医说小米能“和胃温中”。
三伏天入初伏了~~~ 2017年三伏天正式开启了~~~,今天是初伏入伏,广大市民都有自觉的来参加三伏治疗哦,给你们一个大写的赞哦! 今日入伏,看三伏治疗的热闹场景~~~三伏贴敷 三伏埋线疗法 三伏坤土建中熨法三伏长蛇灸三伏养生药茶 三伏系列药膳药茶三伏期间有针对性、个体化的对我们身体进行合理调护,会让我们的身体能更加倍儿棒。
而您还在等什么呢?快快加入到三伏治疗的大军中吧!(文字,图文编辑:半夏、小琪、小团)

推荐阅读

今日已预约名单

  • 王先生恐惧症辽宁鞍山
  • 刘女士心理障碍陕西
  • 李先生躁狂症上海
  • 王太太植物性神经紊乱内蒙古
  • 赵玉书自闭症湖南
  • 吴经理抑郁症河南
  • 张小姐失眠吉林
  • 肖女士精神分裂症安徽
  • 江女士精神官能症北京
  • 宋小姐精神分裂症天津
  • 江女士自闭症山东
  • 郝小姐癔症江苏

Copyright © 2008-2014 www.zusjwl.Com  版权所有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中山中医门诊部地处中山东路514号
健康热线: 联系QQ:115 9139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