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早在 1948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宣言中就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 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1989 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明确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 而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达到的最佳功能状 态。具体来说,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 心理状态。
二、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一)多动症 含义:多动症也称“儿童多动综合征”,是一种以行为障碍为特征的儿童综合征, 多在 7 岁时就有异常表现。 多动症的表现: (1)活动过多。这种儿童的多动与一般儿童的好动不同的是,他们的活动是杂乱 的、缺乏组织性和目的性。 (2)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注于一种活动,不能坐定看一会儿电视,做作业做了 一会儿又去干别的,做事经常有头无尾,丢三落四。 (3)冲动行为。经常未经考虑就行动。 (4)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低。 (二)学习困难综合征 含义:学习困难综合征是指某些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儿童,因神经系统的某种 或某些功能性失调,使其在听、读、写、算方面能力降低或发展较慢,以至陷入学习 困难。
分享健康资讯、传播医学知识、探索生命奥妙、找寻养生之道、邀请名家讲解、解答患者疑难,河北现代医学研究所咨询热线:0311-85666133 微信号:578519196或者1151591580、QQ号1151591580
学习困难综合征的表现:
(1)诵读困难。患儿的阅读能力大大低于其年龄及智商水平,表现为不能正确辨 认字母、单词或按逆方向阅读,不能将字母和发音联系起来进行阅读。
(2)计算困难。患儿加减乘除的运算能力差。
(3)绘画困难。儿童难以把想到、看到的事物形象地画出来。
(4)交往困难。患儿由于在某一学习技能方面存在障碍,而常遭到同学们的嘲笑 和捉弄。因此,该类儿童很难主动与人交往,他们的社交能力往往很差。 在诊断学习困难综合征时,应当注意与儿童多动症的区别。学习困难是儿童多动 症的一种表现,但儿童多动症的学习困难主要是由好动、冲动、注意力缺陷和行为障 碍所造成的。而患有学习困难综合征的学生,则没有上述多动症的表现,他们在个性 发展上是健康的,不存在多动症儿童所表现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三)厌学症 含义:厌学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儿童情绪上的失调状态。 厌学症的表现: (1)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
(2)对教师或家长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不好,有的兼有品德问题。 儿童厌学症的矫正:既然儿童厌学症是一种社会病理心理状态的产物,就必须采 用教育治疗、家庭治疗和社会治疗的方法予以矫正。
(四)焦虑症★★★★★ 含义:焦虑症是个体不能达成目标或不能克服困难的威胁,致使自尊心、自信心 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一方面, 这是将焦虑作为一种独立的神经症来看;另一方面,焦虑也是包括焦虑症、抑郁症、 强迫症、恐怖症等在内的各种神经症的共同特征。 焦虑症的表现: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集中注意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作 过度反应,难以做决定。在躯体症状方面,有心跳加快、过度出汗、肌肉持续性紧张、 尿频尿急、睡眠障碍等不适反应。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 焦虑症的矫正: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 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例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学 会才是重要的”“无论考试的结果如何,都将不会是最后一次”,对于缓解学生的考试 焦虑,都有较好的效果。
(五)抑郁症 含义: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过度的抑郁反应,通常伴 随着严重的焦虑症。焦虑是个人对紧张情境的最先反应,如果一个人确信这种情境不 能改变或控制时,抑郁就取代焦虑成为主要症状。 抑郁症的表现:
一是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乐趣;
二 是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 多大希望;
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四是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五是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
六)强迫症 含义: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神经症。 强迫症的表现: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 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 焦虑。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强迫性仪式动作是生活中常见的强迫症状。
三、学校心理辅导
(一)心理辅导概述
1 心理辅导的目标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 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 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心理辅导课程。心理辅导课程指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系列专题活动,包 括心理知识讲座、心理训练、专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等。它以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活动为中介,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使学生获得学习、 生活的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2)教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长期性和广泛性,不能仅限于心理辅导活 动课程,而应该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说,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当 包含着深刻的心理健康教育意义。 (3)心理咨询。按咨询的对象划分,心理咨询分为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个别咨 询是指咨询者和咨询对象一对一的咨询关系,具有针对性强、双方沟通多、容易建立 良好的关系等特点。团体咨询是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咨询者同时对多个咨询对象进行 咨询的方式,其特点是咨询面广、效率高,团体内部成员可以相互交流意见和感情, 利用团体成员的相互影响、启发和帮助以及良好的心理暗示效应,使学生认识、领悟 自己的问题,进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二)心理辅导的方法 ①强化法;②代币奖励法;③行为塑造法;④示范法;⑤惩罚法;⑥系统脱敏法; ⑦肯定性训练。 人的情绪反应 C 是由 B(信念)直接决定的。可是许多人只注意 A 与 C 的关系, 而忽略了 C 是由 B 造成的。B 如果是一个非理性的观念,就会造成负向情绪。若要 改善情绪状态,就必须驳斥(D)非理性信念 B,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 (E)。这就是艾利斯理性—情绪治疗的 ABCDE 步骤。
Copyright © 2008-2014 www.zusjwl.Com 版权所有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中山中医门诊部地处中山东路514号
健康热线: 联系QQ:115 9139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