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症的诱发原因
素质因素
了解了疑病症病因,患者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调整,比如增加社会交往、多培养兴趣爱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改善自己的性格缺陷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和缓解病情。如果患者通过自我调整无效,也可以向专业医生寻求帮助。
易感素质也是重要的发病基础,已发现本病在同一家庭成员有类似发作。此类病人人格特征为敏感、多疑、主观、固执、谨小慎微,对身体过分的关注,要求十分十美,男性患者病前常具有强迫人格,女性则与癔症性格有关。
心理社会因素
如婚姻的改变,子女的离别,朋友交往减少,孤独,生活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缺乏安全感,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有一部分病人系医源性的,医生不恰当的言语。
态度和行为而引起患者的多疑,或者医生作出诊断不确切,反复令病人作些检查,则造成病人产生怀疑患有某种疾病的信念。有一部分病人,在躯体疾病以后,通过自我暗示或联想而疑病。
疑病症患者病前常有过分关注自身健康,要求十全十美或固执、吝啬、谨慎等性格特征,男患者常有强迫性特点,女患者中具有癔症性格者较多。约1/3患者是由躯体疾病所诱发,当数患者可能是医源性。心理社会因素的强化作用在疾病持久方面起一定作因。
(1 )人格问题:个人的疑病倾向即人格问题,不少学者描述了疑病症人格的特征,这种人自我中心强烈,心理活动指向自身内部,依赖性突出,易紧张、易烦恼,这便是疑病症的病因之一。
(2 )社会文化对病人的影响:每个人对疾病和健康的态度都存在较大差异,这一方面来自社会文化对病人的强有力影响,另一方面来自个体对疾病威胁的认识阈值,这也是疑病症的病因之一。
任何社会中,一个人一旦进入病人的角色,不仅会豁免一定的社会责任,而且由于生病也会缓解社会对自己违反道德规范的谴责,同时能赢得更多的谅解和同情。
由于对疾病威胁的认识阈值低,当生活中发生什么不快,或遭遇重大挫折时,便很容易产生病感体验,表现出疾病行为。特别是一个人难免于羞耻或内疚的痛苦时,疑病症的表达可能是自我防卫的一种表现形式。
(3 )医源性影响:疑病症的病因还有医源性影响指错误的诊断,反复检查和长期未能确诊;错误的治疗;以及医生以不恰当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对病人所起的不良影响。如医生对病情的不恰当解释,反复拉网式的躯体检查,更新换代的物治疗等。可强化病人的疑病观,使他们认为自己的疾病很重且难治。
Copyright © 2008-2014 www.zusjwl.Com 版权所有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中山中医门诊部地处中山东路514号
健康热线: 联系QQ:115 9139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