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分类 > 疑病症 >

总感觉自己有病?你可能患上了疑病症

  • 编辑:特约编辑  栏目:疑病症  更新:2022-11-20 15:15:17

总怀疑自己有病,也许这本身就是一种病!

临近年底,到医院体检的市民又多了起来。然而一些市民觉得自己的身体有问题,就会到网上搜索健康信息,将症状对号入座,开始怀疑自己真的有病,特别害怕体检,继而采用自我逃避的方式拒绝体检。还有一些人鼓起勇气体检后,对于得到的自己身体无恙的好消息却不相信,坚持认为自己的身体有问题,进而焦虑万分,不断到医院进行检查,甚至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这类情况的“罪魁祸首”,可能就是疑病症。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不少人身体有一点不适,就会忧心忡忡地在网上查询各种可能的病症,然后更加焦虑,感觉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连日常生活都受到影响。实际上,这些人确实是病了,他们患上了“疑病症”。

案例

父亲确诊肝癌

儿子怀疑自己也有肝病

今年35岁的郑先生在某机关单位工作。前年,他的父亲在一次体检中确诊患有肝癌。在陪伴父亲就医的过程中,郑先生看着病区里被病魔折磨的患者,有的甚至比自己还年轻,便开始对自己的健康产生了焦虑。

“在之前的体检中,我的肝功能不是很好,转氨酶偏高,还有轻度脂肪肝。”郑先生告诉记者,肝癌有一定的家族史,他非常害怕自己也有肝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郑先生总感觉自己的身体哪里都不舒服,有时候感觉到右腹隐隐作痛,有时候感觉两肋有点胀痛……郑先生上网搜索相关病症,得到的答案是“肝区疼痛”“肝出现了问题”,甚至“可能是肝癌”。

郑先生还在网上学习到“肝癌发展三部曲”,“一般是从肝炎到肝硬化,再发展到肝癌。在此期间会有肝掌、蜘蛛痣等表现。”郑先生说,看到自己的手掌发红,跟网上描述的肝掌类似,就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问题更加焦虑了,每天洗澡的时候会对着镜子看身上有没有蜘蛛痣,当看到身上新冒出小红点时,他又觉得跟网上说的蜘蛛痣很像,感觉自己的肝脏真的出问题了。

自从怀疑自己得肝病后,郑先生常感觉心慌、乏力,朋友间的聚会喝酒他也少参加了,每天特别关注自己身体上的变化,夜里一想到自己可能得病就会失眠。“当时,我也想去检查一下,但是害怕面对体检报告。”郑先生说,自己在担忧和焦虑中度过了两年,近期终于在家人的鼓励下,鼓起勇气到医院体检。

在彩超室里,医生详细检查后告知郑先生,他的肝并没有问题,连脂肪肝都没有。而抽血的结果也显示,郑先生血液的一些重要指标全部正常,就转氨酶偏高。医生表示,转氨酶偏高的原因可能跟长期熬夜有关。郑先生一直悬着的心,这时才放下来。

“都是网上搜索病症惹的祸,害我这两年特别焦虑,头发也白了不少。”郑先生说,自从体检后,他吃得好、睡得香,再也没感觉自己哪里不舒服了。

七旬阿婆爱跑医院

各个科室轮流看病

家住市区、年过七旬的陈阿婆是医院的常客,医院里的大部分科室她都看过了。每位医生都告诉她,检查结果正常,她却始终不愿相信自己的身体是健康的。

陈阿婆的儿子说,陈阿婆早睡早起、三餐营养均衡、做家务手脚麻利,每天晚饭后还有固定的运动时间,外表看起来甚至比同龄人显得年轻,除了胆固醇有点高,她算是一个健康的老人。可是,陈阿婆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她总觉得自己年纪大了,经常胸闷、腹胀,呼吸不畅,还时不时腰痛腿痛,三天两头就要往医院跑。

“内科、外科、耳鼻喉科、妇科、骨科、神经内科……能去的科室她全去过了,有些科室去了好几次,医生都认识她了,不愿意给她开检查单,苦口婆心地劝她放宽心、别乱想,可就是劝不动。她还会‘教育’医生,非让人家给她开个彩超单,搞得医生也哭笑不得。”陈阿婆的儿子回忆,母亲出现“疑神疑鬼”的情况是在学会用手机刷短视频之后。“头痛千万别大意”“小结节可能有大病变”“肿瘤早期易被误诊”……陈阿婆最喜欢看医疗、养生类的信息,常常“对号入座”。看着常在家唉声叹气的陈阿婆,儿子很是苦恼,“重视身体健康是好事,但太过焦虑就影响正常生活了”。

分享健康资讯、传播医学知识、探索生命奥妙、找寻养生之道、邀请名家讲解、解答患者疑难,河北现代医学研究所咨询热线:0311-85666133 微信号:578519196或者1151591580、QQ号1151591580

 

怀疑自己得绝症

担心妈妈也有问题

市民吴小姐今年29岁。去年,她的小姨体检查出淋巴癌,治疗3个月后去世了。突如其来的变故,给吴小姐造成不小的打击。吴小姐告诉记者,自从小姨过世后,她对自己的健康特别担忧,只要一闲下来,就觉得身体不太舒服。有段时间吃东西上火,喉咙发炎,还带有一点低烧,她特别害怕,感觉自己的淋巴结肿大。去社区卫生院看病,医生说她只是受了风寒和上火了,吃点药就好了。吃完药烧退了,但是吴小姐总觉得自己的淋巴结肿大没有消退,便根据症状在网上查询,得到的结果是“可能患有恶性淋巴癌”。她更加焦虑了,又不敢去医院体检。一段时间里,吴小姐又感觉自己胃不舒服,在网上查询了一番,潜意识里“暗示”自己可能得了胃癌。偶尔吃坏肚子,大便不成形,她又怀疑自己得了肠癌。只要身体有一点点不适,吴小姐就感觉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还经常在半夜“胡思乱想”。

除了怀疑自己患病,吴小姐还担心妈妈也会跟小姨一样,突然查出不治之症而撒手人寰。吴小姐告诉记者,每当她的妈妈说自己腰酸背痛,或者是哪里不舒服,她就特别紧张,感觉妈妈也患癌了。吴小姐将这一情况咨询了做医生的朋友,朋友告知,她可能得了疑病症,是心理上的问题。在朋友的鼓励下,吴小姐到医院进行了体检。体检的结果显示,她的身体并没有出现问题,吴小姐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疑病症真的很可怕,像魔鬼一样折磨着你,每天都活在焦虑中,怕自己和身边的人患上绝症。”吴小姐说,现在自己不再杞人忧天,有时间就会去健身,尽量让自己充实起来,疑病症也渐渐远离了她。

调查

疑病症患者不分年龄 总有人“疑神疑鬼”

从30岁的壮年,到70岁的老年,疑病症患者不分年龄。

去年,30岁的市民小王也患上了疑病症。小王日常工作忙碌,熬夜加班、早起赶工,连轴转的工作状态是常态,他的身体处于透支状态。在赶项目时,小王的搭档猝死在工作岗位上,这让小王怀疑自己也快要熬得“灯尽油枯”了。在焦虑中,他常常感到胸闷、心慌,到医院检查了好几次,结果显示一切正常,可他总觉得自己已经病入膏肓,是医生不敢把真实状况告诉他。

40多岁的市民林先生则是从一位同学离世后开始“疑神疑鬼”的。他的同学因癌症离世,离世前的生活习惯不健康,烟酒不离手。日常同样喜欢“小酌两杯”的林先生听到噩耗后,觉得自己也“不好了”。做过一次深度体检后,他就把酒戒了,以往经常和朋友们约饭局,现在改为约着一起运动。

去年,70来岁的林阿婆摔倒后骨折,站不起来。今年年初,林阿婆骨折的位置已痊愈,多次就医后也没有查出其他问题,她却一直坐在轮椅上不起身,担心站起来后再次摔倒。在骨科医生的建议下,林阿婆去看了心理医生,经过一次心理治疗后就重新站了起来。

依赖网络问诊 很多症状来自“心理暗示”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张金英医生告诉记者,在医院的门诊,一个月有10多名疑病症患者前来就诊。这些病人大多有焦虑抑郁症状,担心自己得了不好的病,吃不下睡不着,处于亚健康状态。去体检后,有些病人查出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筛查,此时病人的焦虑症状就会更加严重,直到知道自己最终查出的问题并不大。但有些病人还是不信,最后收治住院后,配合抗焦虑抑郁治疗,其症状才会慢慢改善。

“这几年,疑病症的病人逐渐增多,和社会工作生活压力大有很大关系。”张金英说,前来就诊的疑病症病人,医生会先排除其器质性病变,再根据他们焦虑情况进行针对治疗,也会建议病人去看心理医生。

“所谓‘病由心生’,很多症状是自己暗示出来的。”张金英说,伴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依赖网络问诊、网上寻医。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促使大众频频浏览各类医疗资讯。关注健康资讯不是坏事,可脱离科学和实际,盲目根据躯体症状“对号入座”,反而造成焦虑抑郁症高发,有的甚至还会出现自杀倾向。

分析

疑病症原因多样 或需要更多关照

高级精神分析师、心理拓展师蔡晓表示,疑病症又称疑病性神经症,主要指本病患者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的先占观念。病人反复就医,经反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没有相应疾病的证据也不能打消顾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

根据全国12个地区神经症流行病学的调查数据显示,疑病症的患病率为0.15‰。不过,华西医科大学精神科曾在某县医院门诊的调查中发现,疑病症占神经症的9.0%。国外有数据统计,疑病症在两性间的发病概率无差异。

“患者会出现心慌、焦虑,甚至昏厥的情况。”蔡晓表示,疑病症是放大身体不适感的一种应激反应。人对死亡与生俱来的恐惧、对医疗技术的不信任等是造成疑病症的原因。疑病症病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潜意识里希望获得来自他人的更多关注。老年患者希望获得家人更多的陪伴,而年轻患者同样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需要休息和被关照。另外,信息传播也会传染疑病的“气氛”。得知他人生病、死亡的信息,或者在网上获取大量与疾病有关的信息后,人会产生代入感,怀疑自己患病。

疑病症在临床上的成因比较复杂。从患者的个性特点看,患者多数兴趣狭窄,过分敏感、胆怯;从社会环境因素影响方面看,不少患者身边曾经有比较亲近的人死于某种疾病,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诱发患者对自身健康过分关注、不断求证;从患者躯体发生变化上看,如青春期、更年期,躯体本能会出现变化,如心悸、潮热,患者容易把这些生理现象联想到严重的疾病,导致疑病症发生。无论是何种原因造成疑病症,患者及其家属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早安排心理治疗。

调整心态发掘爱好 适当转移注意力

张金英建议,若感觉自己身体出现不适,应该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不要自己在网上查询再“对号入座”。杜绝经常自我检查、自我暗示的不良生活习惯。因为人对机体内部的各种信息和各种刺激都有感知能力。感觉过分敏感,就会脱离现实,会把生理的感觉疑为疾病的过程,把轻微的小病“体验”成大病、重病。无根据的担心疑虑,本身就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因素,是诱发多种身心疾病的导火线。若医生已排除器质性病变,就请放宽心,按照医嘱定期随访就好。平常适当运动锻炼、社交,转移注意力。

蔡晓表示,“疑病”并非只有坏处,也有积极的一面。这代表了个体对自身有了更多的关注,对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是一种积极的信号。但是,对自身的关注度要把握好,通过调整心态,发掘新的兴趣爱好,适当转移注意力,保证日常锻炼的时间,才能让生活更加健康。蔡晓介绍,目前疑病症的治疗方式有正念疗法、森田疗法和认知疗法。其中,正念疗法可以作为一种自我调节的方法,通过伸展、静坐、腹式呼吸法等,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提高自身对消极感受的耐受力。当然,疑病症患者还是应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矫正不良的认知行为。

推荐阅读

今日已预约名单

  • 王先生恐惧症辽宁鞍山
  • 刘女士心理障碍陕西
  • 李先生躁狂症上海
  • 王太太植物性神经紊乱内蒙古
  • 赵玉书自闭症湖南
  • 吴经理抑郁症河南
  • 张小姐失眠吉林
  • 肖女士精神分裂症安徽
  • 江女士精神官能症北京
  • 宋小姐精神分裂症天津
  • 江女士自闭症山东
  • 郝小姐癔症江苏

Copyright © 2008-2014 www.zusjwl.Com  版权所有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中山中医门诊部地处中山东路514号
健康热线: 联系QQ:115 9139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