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分类 > 自闭症 >

溺爱孩子容易诱发自闭症

  • 编辑:录入编辑  栏目:自闭症  更新:2015-12-28 16:29:34
例如,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将手指向一物品,就立即拿给他,甚至孩子的目光落到哪儿,家长就立即将东西拿过来,这样其实抑制了孩子的正常成长。1到2岁之间的孩子是语言形成的最好时机,最渴望得到启发式教育,家长应想尽办法刺激孩子的语言。正确的处理办法应是,当孩子将手伸向某件东西时,应告诉他所指的东西是什么,再问他要这个干什么,多给孩子一些语言的刺激,甚至是交流,孩子的语言天赋才能被激活。 3岁就能背诵几十首唐诗宋词,还能用简单的英语对话,今年刚满7岁的小琳琳(化名)曾被亲戚朋友称为“小天才”。然而,这个聪明的孩子上小学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但课程听不懂,成绩也越来越差,甚至不肯跟人说话。5日上午,医生终于为琳琳找到了病根——自闭症。 首先要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的天性究竟是什么?热爱大自然,热爱玩伴,热爱童年游戏,如果没有这些,所谓的童年还会剩下什么?死板的英语单词,填鸭式的唐诗宋词,电脑游戏,甚至还有钢琴、绘画等,只能让一个人过早地失去了童年,失去了童真、童趣,而是成为一个“小天才”、“小神童”、“小大人”,而这些称号的背后,只剩下刻板的唐诗宋词、英语单词、钢琴或者声乐“三板斧”,如果没有真正的童年快乐经历,则这些所谓的神童称号,则是干瘪的、无益的。 对于所有孩子是这样,对于那些比较少接触其他小伙伴的幼儿尤其如此。“早期智力开发”,应当说没有什么不好,但切记不能拔苗助长。怕只怕,“早期智力开发”一旦见了成效,孩子的父母就以为大功告成,在“小天才”的漂亮面纱之下,诸如孤僻、偏执、自闭,等等问题都被掩盖,那么,这种童真得不到开发的儿童,就极可能成为自闭症患者,对于津津乐道于“小天才”成功之道的父母来说,岂不是得不偿失? 患自闭症的孩子大多是从3岁左右开始的,医师指出,很多患自闭症的孩子并不是因为没有人关心、缺乏爱导致的,而是因为对孩子爱太多,过分满足和保护孩子,抑制了孩子语言、行为的自然发展而导致的。 过分满足孩子,使孩子既不需要动手,也不需要动口,慢慢孩子会感觉什么都不必做,不用说话就能满足需求,没有语言刺激,没有语言交流,就失去了对语言的敏感,逐渐就会沉浸到自己的世界里。对于一个1到2岁的孩子,反复对他说一个词两三遍,孩子可能就会说出这个词;而对于一个患上自闭症的孩子,需要向他重复说千遍甚至万遍以上,孩子才有可能张口说出这个词。

推荐阅读

今日已预约名单

  • 王先生恐惧症辽宁鞍山
  • 刘女士心理障碍陕西
  • 李先生躁狂症上海
  • 王太太植物性神经紊乱内蒙古
  • 赵玉书自闭症湖南
  • 吴经理抑郁症河南
  • 张小姐失眠吉林
  • 肖女士精神分裂症安徽
  • 江女士精神官能症北京
  • 宋小姐精神分裂症天津
  • 江女士自闭症山东
  • 郝小姐癔症江苏

Copyright © 2008-2014 www.zusjwl.Com  版权所有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中山中医门诊部地处中山东路514号
健康热线: 联系QQ:115 9139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