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有带宝宝看病的经历---精神和体力的折磨,怎样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作者就平时的工作经历,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希望能给焦虑中宝妈宝爸一些帮助。
孩子一些微小的变化,有时可能是疾病的信号孩子生病总会有一些征兆,可以通过吃、喝、拉、撒、睡来观察。
孩子患急重症有一些特殊表现,妈妈应该立即带着宝宝去医院:体温超过38.5度 ,且小于3个月的宝宝;发烧5天以上,或者连续咳嗽2周以上,都不见好转的;孩子有气喘、呼吸困难、皮肤上长疹子或者耳朵痛等,任何急性症状发作的时候;孩子精神状态与平常差异很大的时候,比如特别萎靡不振,或者特别焦躁。
吃的方面,量有明显改变;大小便改变明显。
家长要是不具备这些医学常识,对孩子的病情拿捏不准,还是要去医院请医生帮忙的。
省时间——提前预约,如何选择医院和科室?1,现在大部分医院可以在网上提前预约,是去附近医院的儿科就医,还是去离家远的综合性儿童医院?一般的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只要有儿科的医院就可以诊断,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如果是神经、血液、内分泌或肾脏等疾病,需要分到专科去诊治,就应该到儿童综合医院去。
2,就诊科室要挂对:出生1个月以内的宝宝要挂新生儿科,1个月到18岁统统归儿科管。
既往资料要带全,这样不但节约了彼此的时间,更有利于医生综合分析病情,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那具体要带哪些资料呢?1.病历资料:(1)既往病历过敏史是否对某些食物及药物有过敏的情况;(2)疫苗接种本、出生记录;(3)用药记录;(4)检查化验报告单,最好能够按照分类或者时间顺序整理一下,不要一大堆扔给医生。
2. 就诊卡或医保卡;3. 「银子」:包括两部分——现金和银行卡;4.家中常备药物的清单;5.不同疾病,额外注意:(一)发热:退热剂、水杯,记住吃退热剂的时间。
(二)腹泻:口服补液盐、水杯,如有 2 小时之内的大便,最好带着检查。
(三)呕吐:口服补液盐、水杯,如呕吐物中有咖啡色物或血色等异常,最好带着送检查。
(四)外伤:对孩子进行局部按压止血,搬运时注意安全。
如果有衣物与伤口粘连的情况,不要暴力撕破。
(五)烫伤:对宝宝烫伤的地方进行大量冷水冲洗后,隔着干净的衣物冰敷。
(六) 小物件很重要:手机口罩穿戴宽松、易脱的外套有些孩子一听说要去医院,就会哭闹不配合,就诊之前先沟通,检查时可带玩具、奶嘴、ipad等安抚孩子的东西。
其它小宝贝外出需要的东西,比如奶瓶、尿不湿、玩具、小被子、备用衣裤等。
四, 跟医生交流,讲述病情要有条理,突出重点。
用纸或者手机简单地把要点记下来,减少因为紧张而遗漏的情况。
最重要的几个问题包括:年龄体重说清楚:几岁几个月,多少公斤?描述病情很关键:这次发病最主要的情况:最主要的症状、经历的时长、有什么诱因、有什么情况能缓解、病情有没有起伏变化、除了主要症状还有什么其它不舒服?吃过什么药:说不明白就把药盒带着,或者手机拍照;不要隐瞒疾病史:以前有什么疾病:最近发生的,和以前比较重的都要告诉医生。
在家护理生病的孩子,需要注意什么?回到家以后还需要好几天的休养调理,我总结了四要四不要,希望能够直截了当地帮助大家记住注意事项:要多休息,最好在家静养;要多喝水;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空气新鲜;要选对退烧药;不要用水银温度计;不要给孩子捂汗;不要用酒精擦拭降温,容易引起酒精中毒;不推荐使用退热贴,比没用还难受。
其中关于退烧药的推荐:发烧超过39度,或者不到39度但宝宝状态不好的情况下可酌情选用退烧药。
3~6个月的婴儿,首选对乙酰氨基酚。
6个月以上,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都可以选用。
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布洛芬用于儿童退热,也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交替用于儿童退热。
如何判断病情加重?随访复诊很重要在医生开完药方后,注意倾听医生的叮嘱,如用药分量、饮食注意及日常注意等,必要时要跟医生确定多少天后可以来复诊。
观察孩子病情的变化,最简单的方法是,孩子原有的症状没有缓解甚至更厉害,还可能出现了新问题。
例如,孩子开始发热时体温是 38.5 ℃,偶尔咳嗽,治疗后体温不降反升,咳嗽加重,还出现喘息、呕吐、腹痛等症状。
另外,孩子精神、饮食、睡眠的状况,也是判断病情的依据。
任性的家长做不得,下面是一些家长常见的说辞“我查过这病,网上说是……”“邻居家孩子和我家孩子一样的病,他吃了X就好了给我们也开这个吧!”“我在X医院看过了,不管用,给耽误了!”“输液可以让孩子好得更快!”“我认为应该要开好药……要开消炎药……”参考资料:中国 0-5 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