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同学在高中毕业前夕体检时正巧感冒发烧。医生在为他听心脏时,低声自语说:“心尖区有点风吹样杂音……”李山就紧张地问医生是不是心脏病?严重不严重?医生回答他,这是生理性杂音,不要紧的。
但李山同学却放心不下。他联想起上“生理卫生”课的老师曾说过心脏病是有杂音的。现在医生的话只是安慰自己罢了。于是坚信自己患上了心脏病,从此,他到处求医。虽然许多医生都认为他心脏正常,但他总认为医生安慰他。
后来,他甚至离开所居住的城市,到北京、上海等地四处求医。医生都说他是自己瞎猜疑。他很生气,说:“我难道还真希望自己生病不成?病生在我身上,我自己还不清楚?”
最后,经心理医生诊断,李山同学患的是疑病症。
疑病症的基本特征是持续存在先占观念,认为自己患了某种或多种严重的进行性疾病或目前尚未被认识的躯体疾病。
患者表现为过分关心自身健康和身体的任何轻微变化,并做出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相符的疑病性解释。疑病症状可为全身不适、某一部位的疼痛或功能障碍,甚至是具体的疾病。
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有的定位清楚,描述清晰如肝脏肿胀感、胃肠扭转的体验、头部充血感、咽喉部堵塞感等,有的则体验到定位不清楚、性质模糊的不适感。
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就部位而言,以头、颈、背、胸部居多。躯体不适症状可涉及不同器官,如恶心、反酸、腹泻、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
有些患者疑有五官不正,特别是鼻子,耳朵以及乳房形状一样,还有诉体臭或出汗等。常伴有焦虑、忧虑、恐惧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症状。
患者对各种阴性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解释保证不能相信和接受,仍坚持自己的疑病观念,继续到各医院反复要求检查和治疗。
由于患者的注意力大部分或全部都集中于健康问题,以至于明显影响到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
疑病症病程迁延者居多,疗效常常不佳,一般的简单解释说服很难奏效,过多的检查和不当的解释会造成许多医源性暗示,患者自己去阅读有关医学书籍又易造成自我暗示,这一些做法都容易使患者的症状变得复杂难愈。
因此,青少年患者一定要做好早期的预防工作,即使患上疑病症,也要做好自我调节工作。其主要的调节方法有如下方面:
分享健康资讯、传播医学知识、探索生命奥妙、找寻养生之道、邀请名家讲解、解答患者疑难,河北现代医学研究所咨询热线:0311-85666133 微信号:578519196或者1151591580、QQ号1151591580
1.通过心理咨询法加以调节
疑病症患者千万不要自己看了点有关医学方面的书就“对号入座”,认为自己身体的某些不适或与书上描述的症状相似或相近,就诊断为自己患上了某病。
实际上许多症状在许多疾病中都可能发生,就是正常人也有所表现。因此,千万不能不去看医生自己就“对号入座”。
到医院看病,最重要的有三条:
第一,要相信医生,相信医生的各种检查,相信医生的解释和劝告,相信医生经反复多种检查后所作出的无器质性疾病的结论。
第二,要如实客观地陈述病情,不要夸大和做出不切实际的解释,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的诊断,不要把自己的感觉强加于医生。
第三,要正确看待医生间的诊断不一致的情况。
2. 通过心理调整法加以调节
患者通过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病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和认真学习各门学科,把精力、精神集中到其他与“病”无关的事上,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彻底的调整。
因此,患者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心理调整工作:
第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它不是身体上有病,而是心理上有病。要在“无器质性疾病”的前提下努力放下思想包袱和心理负担,从个人“疾病”的小圈圈中跳出来,轻装前进。
第二,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培养自己的多方面兴趣和爱好,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转移自己对“疾病”的过分关注。无所事事和长期休学是无益的。
第三,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要“整天围着自己转”,视野要宽广些,度量要大些,平时要多为周围人考虑。
3. 通过自我暗示法加以调节
自我暗示语可以是:“我的身体其实是很好的,这已被所有检查过的和化验过的结果所证实,医生也都说自己是没有任何疾病的,现在自己应该坚信这点了。
过去自己感觉到这儿痛那儿痛、这儿不舒适那儿不舒适,都是自己太敏感的缘故。其实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有这样的现象,这不是病,是一种正常人的“不正常”现象,会很快过去的。我今后不去想它了,不舒适的感觉就会消失了。
现在我已经感觉到舒适多了,也不再为此而烦恼了,现在我对自己的健康充满信心。”自我暗示语可以根据自己疑病的情况,重新编写。但暗示语一定要毫不犹豫、直截了当,使自己接受“不必怀疑”的观念。一般每天自我暗示一次或数日一次,其效果较佳。
预防措施
培养乐观开朗性格,学会自我排解不良情绪。
多和朋友、家人沟通,交流内心感受。
多参加社交活动,增强与外界的交流。
培养自己的爱好,多做让自己释放压力,排解情绪的活动。
早期筛查
家族中有疑病症相关病史者应进行早期筛查,定期心理状态监测。筛查方法有MMPI量表、症状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等。
Copyright © 2008-2014 www.zusjwl.Com 版权所有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中山中医门诊部地处中山东路514号
健康热线: 联系QQ:115 9139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