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健康资讯、传播医学知识、探索生命奥妙、找寻养生之道、邀请名家讲解、解答患者疑难,河北现代医学研究所咨询热线:0311-85666133 微信号zjzx1151591580、QQ号1151591580
全世界共有4亿抑郁症患者,在中国就有1个亿,目前看来还有增多的趋势,所以谁也不知道在未来,我们亲爱的孩子会不会遇到这个疾病。要想孩子长大后不得抑郁症,就得从小把他心理锻炼的强大,强大了就不容易心理失衡了。而引起心理失衡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对赞赏的过渡追逐,对批评的过渡敏感;对拥有的不知满足,对失去的后悔不已;只想要快乐,不接受痛苦;因被关注而窃喜,因被忽视而愤怒。若能从小处理好这四对问题,长大后就能有效避开引向抑郁的这八个大陷阱。
01 识别表扬是否过分,享受适宜的表扬
被表扬对每个人来说都能引起身心愉悦的感觉。谁都喜欢被夸几句,但是对表扬的不适宜反应则有害。其一过度的表扬有害,容易让人对自己评价过高,阻碍成长;其二表扬后因不敢喜悦而引起感觉受阻。所以,对于表扬,从小要教会孩子第一会识别,哪些是夸过了,哪些是正好,比如明明是小家碧玉的面孔,若被夸成美若天仙,就是夸的过了,告诉孩子此时内心要清楚,对方这样说是对方的标准有点低,并不是自己真有那么好,所以不要沾沾自喜;地二教会孩子,如果表扬很适宜,也不用觉得不好意思,可以舒舒服服地享受这样的美好感觉,比如因为学习用功,成绩上升了,别人夸你用功取得了好成绩,你就可以安心享受,因为你确实是。
学会适宜地面对表扬,长大后可以避免为了求表扬而变成委屈的老好人,也可以避免长成自负的人,还可以避免因为不敢享受表扬而造成的成功焦虑症。
02 不怕批评,能接受建设性的批评
多数人对批评都是回避的,毕竟被评引起的感觉很不好。但如果对批评过渡敏感,反倒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很大阻碍。教会孩子把批评分类,并且根据不同类别进行不同的反应非常必要。第一类是批评的太过分了,比如自己虽然做错了,但没有错的那么严重,这个时候内心要清楚,对方之所以这么批评的这么狠要么对方情绪不好借此发泄,自己成替罪羊了,要么是对方一贯对人要求太高,不是仅仅针对自己,要么对方因为情况了解的不足,导致对实际情况判断有误,要么正好碰触到了对方的创伤......无论是哪一种,都不用太在意,不要认为自己很差,要观察对方后期的反应,正常的人会找机会给你弥补或给你机会解释,如果没有发生更不用在意;第二类是批评的恰如其分,这个时候先和自己难受的情绪呆一会,然后反思,努力弥补不足,毕竟只有通过批评的方式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看不到的不足,这种给自己找出坑的人是贵人,所有人的成长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不怕面对批评,长大后可以避免因为被错误的批评而过度愤怒,可以避免因为回避失败而不敢尝试,因而能抓住该有的机会,更可以利用建设性的批评完善自己。
03 培养满足的能力,珍惜已经拥有的
欲望是无止境的,无论是谁一旦打开欲望的大门,也就关闭了他幸福的可能。他会一直觉得不满足,总是想要的更多,但限于条件,不是什么都能得到,所以一定会经历得不到的痛苦和失望,长期下来心理会扭曲。要培养孩子满足的能力,把眼光关注到自己拥有的,不过度关注没有的,并且心怀感恩,知道这每一分都是劳动获得,多停留在拥有的欢喜中。让孩子知道什么都有并不会带来更多幸福,反倒容易感觉麻木。反复练习,慢慢养成孩子满足的能力。另外在培养孩子满足的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不放弃努力,把努力养成一种活法,因为努力本身就会带来喜悦,而且通过自身适当的努力还可以改变生活。
培养孩子满足的能力后,可以避免孩子追求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而带来的无止境的绝望,可以避免他因为要的太多得不到总会充满怒气,总觉得不公平,也可以避免因为不停的寻找新的刺激给自己带来危害比如吸毒、出轨,可以获得稳定的轻松地身心状态。
04 对失去有个正确认识,不要陷进后悔中不能自拔
有得到,就会有失去,这是对人生正确的认识。要告诉孩子不要害怕失去,面对失去,也不要后悔不已。因为无论是长大失去的恋情,还是失去的机会或财产,或者健康,正确的选择是判断能否再次获得,该补救的补救,该放下的放下,若需要作出努力就能再次获得,那么就要积极地去争取,如果不能就要坦然接受,每种事物都有存在的因缘条件,因缘条件不足,失去就是失去了,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而且失去也往往是一种机遇,意味着你有可能获得其他的东西。
教会孩子正确面对失去,不陷入遗憾中不可自拔,可以避免孩子总是停留在过去的回忆,而放弃了现在的努力,也可以避免孩子陷入内疚,毁掉身心健康,做出过分的弥补。
05 追求快乐但不抵抗痛苦
很多人只想要快乐,一点都不想要痛苦。结果错失通过痛苦才能带来的收获,或者因为事情没怎样让人痛苦,却因为自己太过专心抵抗和排斥痛苦,消耗了太多能量和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反倒让自己更长时间地停留在痛苦中。所以要告诉孩子,人生就是这样的,有快乐也会有痛苦,可以追求快乐,但也不必要太用力排斥痛苦。痛并快乐着才是人生常态。而且痛苦本身是有价值的,有些获得是必须经痛苦的过程,比如不经过痛苦的吃药、手术这一过程,难以获得恢复健康带来的快乐,比如不经过反复痛苦的练习,也学不会得到游泳的快乐。
不在排斥痛苦,本身就会削弱了痛苦的作用时间,教会孩子和痛苦相处,会让孩子更能体会到快乐的珍贵;会让孩子不惧怕痛苦,不因痛苦而放弃更高的追求。
点击
06 既能被关注也能被忽视
很多大人因为小时候父母没有给与足够的关注,长大后会焦虑不安。孩子确实需要被看见,我们要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身上,看见他们在什么,因为什么而喜悦,因为什么而痛苦,听见他们心里在想什么,感受他们的感受。但是也要告诉孩子无论别人关注不关注自己都没太大问题,关键是自己关注好自己,否则太求关注,可能让自己陷入旋涡,做出很多不适宜的举动,关注不但没给自己带来力量,反倒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而忽视也不是全然没有好处,不被关注的努力往往能减少很多的干扰,效果往往更好。
让孩子学会既能接受关注也能接受忽视,可以避免孩子为了追求关注而做出不适当,哗众取宠的行为,也可以避免孩子因为被忽视而对自己评价过低。
Copyright © 2008-2014 www.zusjwl.Com 版权所有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中山中医门诊部地处中山东路514号
健康热线: 联系QQ:115 9139144